首頁 / 產業發展
物流“蘇醒”顯經濟暖意
2016-04-18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實體經濟的生產面和需求面均出現明顯回升。而作為與經濟“溫度”密切相關的物流業,也在悄然回暖。
“近來,我們針對電商企業的貨物存儲量和發單量都有明顯提升,云倉平臺試點僅3個月,目前,每天的發單量已達到3000單左右。”15日,山東蓋世冠威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冠威園區副總經理楊明君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9%,較上月回升2.9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3.8%,較上月大幅回升7.5個百分點;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96.9點,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
行業回暖
位于濟南市二環北路舜馨物流園內的方方達物流,是一條廣州至全國的運輸專線。廣東佛山是國內知名的瓷磚集散地,進入傳統的生產建設旺季,這條運輸專線也異常忙碌。
“眼下正是物流旺季。3月份以來,運輸量的提升就比較明顯了。”方方達物流一名鄧姓工作人員對導報記者透露。
山東佳怡物流企業集團總裁岳麗對導報記者介紹說,佳怡物流在繼去年實現40%的漲幅之后,今年以來,漲勢一直在延續。
“濟南鐵路局貨運裝車量在2011年好的時候每天1萬車皮,去年最低達到4000車皮,今年1月份開始回升,到4月上中旬,日裝車數量已達到8000車皮。”剛離開山東濟南的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介紹說。
姚景源分析認為,物流業是經濟回升的晴雨表,預示經濟穩中回升,企穩向好。
對物流業展現出的回暖現象,楊明君分析認為,倉儲量的升高有家電制造等傳統產業貨物積壓的因素,整體的回暖主要還是由于企業轉型升級后銷量增加、流通加快帶來的。
來自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分析稱,3月,物流業景氣指數及各主要分項指數均保持回升態勢,顯示我國進入傳統的生產建設旺季,供應鏈上下游的物流業務活動趨于活躍。從中國倉儲指數看,與民生相關的家電產品、日用品和與生產建設相關的鋼鐵、建材、化工、機械設備等大宗商品的倉儲活動明顯加快。從市場價格看,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普遍回暖,公路運價指數亦有所回升。從新訂單和業務活動預期看,隨著生產建設活動的正常進行,后市預期趨穩。
“互聯網+”效應初顯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商交易總額達到20.8萬億元,同比增長27%,預計未來還將維持在30%的高速增長通道中。物流行業發展正處于快速增長期。
部署推進“互聯網+流通”行動,在本月初由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被重點提及。會議指出,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是推動流通革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經濟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動消費和就業。
其實,很多物流企業早就開始引入“互聯網+”的嘗試,其效應也已經初步顯現。
楊明君透露,蓋世物流冠威園區目前已經建立了與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的對接,每天的發單量已經穩定在5萬單。在此基礎上,蓋世物流在德州齊河市投資800多萬元,搭建起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電商品牌———蓋世云倉,目前已試點到第三個月,收效良好。此外,蓋世物流還建成了覆蓋7個省市的冷鏈物流網絡,并在已有的20萬噸冷庫的基礎上,計劃再建30萬噸級冷庫,并醞釀將云倉概念放進去。最終,將實現線下平臺和線上平臺的融合。
為打造“互聯網+”,佳怡物流成立了擁有100多名軟件人員的專業團隊。岳麗介紹說,“互聯網+物流”不僅僅是開單方式從人工手寫到手機錄入的變化,還體現在物流過程的每個環節。以前一件貨物在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單號,這些環節的信息是分段的,引入“互聯網+”后,從配送到倉儲、運輸等每一個環節的信息都是互聯互通的,客戶通過單號查詢可以實時了解貨物的情況。
“這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工費用,大大提高了物流行業的效率,還提升了客戶滿意度。”岳麗說。在物流業競爭的過程中,一些靠采取不當手段、低水平競爭的企業早晚會被淘汰掉,未來的競爭最終還是關于客戶服務體驗的競爭。
控成本路漫漫
物流業的回暖,與當前的經濟形勢密切相關。
在今年3月份,國內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增速較1-2月大幅提升1.4個百分點。雖然回升部分來自去年低基數因素影響,但考慮基數因素后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依然提升1個百分點左右。在需求面,穩增長政策帶動投資繼續攀升,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較2月回升1.0個百分點至1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提高0.3個百分點至10.5%。
國內經濟需求面和生產面均改善,顯示經濟全面復蘇企穩,這對物流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大利好。但物流業的發展仍須苦練內功。
近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我們國家的流通成本是比較高的,大概是發達國家的一倍,要下力氣降低消費成本。
據悉,我國的消費成本在產品成本中的比重由前幾年的20%,降到了現在的15%-16%,但相較發達國家8%的比重,仍有很大的下行空間。這凸顯了物流板塊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也顯示出物流行業現有的短板。
“目前來看,物流行業的運輸配送成本仍然偏高。物流行業還需轉型,練內功。”楊明君說。
有分析稱,物流體系在我國還屬于初期發展階段,物流作為轉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未來將有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及高速增長的營業收益。“在我國,整個物流行業的管理成熟度和成本的控制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企業應該多從自身找原因。”岳麗說。
來自: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