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陸海聯動發展,山東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的發展路徑愈發清晰。7月11日,在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走在前 挑大梁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活動中,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高洪巖給出了答案。
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暢通雙循環陸海物流網絡
7月11日,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高洪巖針對“圍繞加快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山東下一步的具體舉措”這一話題回答了現場記者提問。
近年來,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按照省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的實施意見》《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進沿海港口一體化運營,大力建設世界級專業化碼頭集群,加快港口智慧綠色轉型,暢通雙循環陸海物流網絡,全力推動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截至2023年底,沿海港口20萬噸級以上大型泊位數量、港口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等重要指標均居全國沿海省份第1位。
高洪巖表示,下一步,山東將加快建設世界級海洋港口群,進一步提升山東港口服務國家戰略、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樞紐作用和支撐能力,為引領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強力引擎。山東除了將在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基礎設施上再提速,還要在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上再加力。推進沿黃陸海大通道建設,以山東港口群為引領和樞紐節點,進一步優化海上航線網絡,暢通陸向物流通道,完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加強與黃河流域內陸省份的陸海直達連通。到2027年,集裝箱外貿航線達到280條,內陸港達到60個,海鐵聯運集裝箱達到500萬標箱。山東還將在培育發展港口新質生產力上再突破。大力推進傳統碼頭設備更新改造,開展港口重大裝備全自主關鍵技術研發,推動省部共建國家級科研平臺。在打造綜合服務體系方面,山東要再提升。推動從裝卸港向樞紐港、貿易港和金融港升級,全面推進港區、園區、城區“三區互融”。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物流金融服務業,建設北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積極推進青島港和日照港大宗商品儲運基地建設,全面構建依托港口的一流供應鏈服務體系,將“大流量”轉化為“高價值”。
政策指引在前,山東港口集團、山東高速集團等重點交通運輸企業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業務也在“加速跑”。
沿黃達海,助力黃河流域城市外經貿高質量發展
6月14日,一列搭載70標準箱汽車配件、機械設備等貨物的貨運列車從鄭州圃田站發車駛往日照,這是首趟鄭州至日照港鐵海聯運班列……港口輻射內地,鐵路串聯東西,山東作為黃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省份,發揮出海橋頭堡作用,正織密陸海交通網絡,沿黃陸海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擴張提速。
對于擁有“沿黃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的山東來說,建設沿黃陸海大通道,把“出海口” 搬到黃河流域城市“家門口”,將進一步擴大山東的經濟腹地。同時,也有助于沿黃中上游省(區)的產品獲得更加便捷的出海口,帶動沿黃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
“一年來,沿黃達海通道不斷完善。山東港口積極聯合機制各方,海向開航線、擴艙容、拓中轉,累計開通集裝箱航線340余條,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7億噸,集裝箱量跨越4000萬標箱。”在今年5月25日召開的2024·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常委、常務副總經理馬德亮介紹。
沿黃多點布局、全面聯動發展。近五年來,山東港口物流集團在黃河流域9省(區)布局建設內陸港50個,開通海鐵聯運班列100條,放大了山東承接南北、貫通東西、連接陸海的戰略“棋眼”作用。
據悉,山西60%外貿鐵礦石經由山東港口進口,2023年山東港口向山西地區疏運鐵礦石量突破4000萬噸;在河南,山東港口去年完成海鐵聯運操作箱量9.8萬標箱,同比增長143.2%;今年1-2月完成1.7萬標箱,同比增長34.6%;在陜西,60%外貿出口集裝箱、67%外貿進口集裝箱經過山東港口運輸……通過山東港口的樞紐功能和海鐵聯運網絡,山東正成為黃河流域內陸省份對外經貿往來的“黃金出海口”。
以港口為基,來自內陸的商品通過山東港口源源不斷地輸往全世界。
煙臺港建成鏈接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地區23條件雜貨全球航線,覆蓋風電設備、特種裝備、工程車輛等200余個貨類。
青島港將產自西安、鄭州等汽車制造業基地的新能源汽車發往海外。新車從出廠到運抵荷蘭鹿特丹,全程近30-35天。
中歐班列東出日韓西接歐亞,打造特色國際運輸
6月7日,山東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在濟南舉行,在這一天,由山東高速集團統籌運營的山東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突破10000列。開行五年,來山東中歐班列累計服務企業2萬余家,進出口貨值突破1000億元。
相比傳統的海運,中歐班列用時更短,且受天氣影響更小。據山東高速齊魯號國際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耿磊介紹,中歐班列運輸時間約為海運的1/4,成本只有空運的1/6到1/8,能大幅降低企業貨運的時間成本,實現更高效的經貿合作。
據了解,目前,班列運營的國際線路增加至54條,直達“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58個城市,并在阿拉木圖設立首個國內中亞地區集結中心,形成東西雙向互濟、內外高效暢通的運輸網絡格局。
以港口東出日韓,以鐵路西接中亞,山東走出了獨具特色的陸海國際物流大通道。
早在2018年6月,國家就宣布支持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因時而動,推出了山東中歐班列“上合快線”,借助便捷的出海口與通達的鐵路網絡為上合組織國家的相關企業提供了全程物流解決方案。
在青島的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來自中亞、日韓等地區的國際商品在此集結。
今年3月11日,1900余臺日本二手車在山東港口煙臺港運輸“登船”,標志著以煙臺港為中轉樞紐的“日本—煙臺—俄羅斯—蒙古”跨境海上滾裝運輸新通道正式啟用。
5月2日,一列滿載機械設備、炭黑、橡膠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中鐵集裝箱青島中心站)發出,班列共110個標準集裝箱,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預計18天后抵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部分貨物將通過鐵路分撥,最終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5月31日,兩列由山東高速集團統籌運營的山東中歐班列從濟南和青島兩地同時發出,裝載卡車配件、輪胎、空調等出口貨物,以鐵海聯運方式跨越里海,運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庫。
今年以來,山東高速集團充分發揮山東中歐班列優勢,高標準建設濟南、青島陸海聯動樞紐,著力推動區域協同,強化濟青班列聯動合作,著力推動多種運輸方式協同,創新發展TIR運輸、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加快建設濟南集結中心二期、上合經貿產業園等樞紐支撐項目,加密境外節點網絡布局,做大做強國際物流大通道,助推打造全省對外貿易合作新平臺。
海鐵聯運,跨國銜接。山東搭平臺、暢通道,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逐步形成東接日韓亞太、西連中亞歐洲、南通東盟南亞、北達蒙俄大陸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書寫著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